
终极{万向平台}指南地理君说停停,咱们以和为贵。抛开地势、湿度、风速谈冷不冷那就是不讲武德。
等等因素。比如,有时候你看天气预报二十几度,心想今天天儿不错。结果一出门直接热化了,可能就是那天把buff叠满了:无风,潮湿,光照强。
。这是因为当空气中的水汽温度低于自身温度时,空气中的水汽会迅速带走你自身的热量。咱就像行走的
。要是再遇到下雪或者大风天气,出门就觉得好像有人在扇自己嘴巴子,冻得脸生疼。
等其他冬天暖和的地区,可以踢出南方有多冷的群聊了(只是开玩笑,欢迎一起讨论~)
所以,咱们南北方各有各的冷法,你们不要再吵了啦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南方部分地区这么冷,怎么就没集中供暖呢?
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℃的日数不少于90天的地区,应设置供暖设施,并宜采用集中供暖
20世纪50年代,为了更好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我国以秦岭-淮河划分了供暖线,也就是从那时起“秦岭-淮河一线”以南的城市基本无缘集中供暖,只好望线兴叹。
,在这个自然的地理过渡带,同样也是一条集中供暖混战带。这个地区大概以秦岭淮河一线°之间。
。有些城市就真的很尴尬,刚好卡在供暖分界线上,这种情况下是坐在暖气屋里岁月静好,还是在湿冷的被窝蜷缩取暖就看各省自己安排了。
,是真的羡煞旁城。毕竟江浙沪的冬天是出名的湿冷再叠加海风buff,嗞,没有暖气是真的很难过。而在海边的连云港1月日均最低温度-3℃(低于徐州1月日均最低温度-2℃),却只有极少的小区实现了供暖。
更残酷的是,有些城市即使在秦岭淮河以北,也没有划入集中供暖区域,比如安徽省淮北市、河南省周口市......可以说,
处在“夏热冬冷地区”的朋友们内心os:同样是秦岭-淮河以“南”,湖南和海南的冬天可差太远了!为什么一定要划一条“线”来分割暖气的福利呢?
划定供暖线是当时“集中有限资源、优先保障北方城市热力发展”的政策选择。而秦岭-淮河一线作为我国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,是
如图可见,日平均气温≥10℃的积温4500℃等值线毫米等降水量线并不一致,也不和“秦岭-淮河”完全重合
。由于能够投入市政集中供暖建设的财政资金有限,集中供暖设备的建设成本会随覆盖面积增加而明显提高。即使是首都北京,从第一座热电厂开建到第二座热电厂也间隔了21年。
1958年,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,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、革命历史博物馆(现中国国家博物馆)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。
北方集中供暖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锅炉房,主要的能源燃料是煤,而我国80%的煤炭资源都分布在北方。因此,南方当时即使有经济条件,也受制于
在本地能源不足且能源工业基础薄弱的时代背景下,能源生产、运输等体系尚不完备,
。南方由于气温高、湿度大,为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温度,墙体普遍很薄;而北方的城市为了御寒,墙体会比南方厚很多,从而达到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流和保持室内气温的效果。所以,如果南方装了暖气,不光费了大劲,还保温个寂寞。
铺垫了一圈,终于到了这个问题。地理君温馨提示,请南方小伙伴做好心理准备观看下文。
不过南方“集中供暖”是很有地方特色的,并没有完全照搬北方烧锅炉供暖的形式,而是
,那咱这已经建好的小区难道就无缘了吗?就不能像北方一样实施大规模的集中供暖吗?
现在的中国,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能源的开发都和当年划供暖线时大不相同了,但这不也意味着南方就能实现集中供暖了,目前依然有许多的限制条件。
首先,秦岭淮河以南地区,在建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楼的时候就并未考虑供热系统,如果现在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,必须要有
。例如热电厂、若干个小型大型的锅炉厂、输热管网、换热站等等。对于市政来说,光建设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了。
。这就会让不少业主不同意集中供暖,如果一个小区支持的比例达不到要求的话,针对小区的供热系统建设就要叫停了。
而且就算提高供暖费,热企也很难赚回本,毕竟高昂的建设和维修成本换来的只是一眨眼的温暖。
,现在天然气也可作为供暖燃料,可以说今非昔比了。然而想实现南方大规模集中供暖,这些能源还只是“杯水车薪”。
如果南方一股脑都用天然气供暖的话,“找气”就成了大问题。如果不对外寻求帮助,在天然气总量没有明显的提升的前提下,要想分给南方更多的天然气,
。前面也提到过,南方建筑普遍保温水平较低,需要大量暖气才能提高室温,再加上冬季短,这两点会让
。北方空气污染的问题,依然会在南方上演,南方的空气又湿润,污染更不容易散去。
;地源热泵、水源热泵、太阳能辅助等局部供暖方式,当然了,有条件的南方小伙伴也可以挑选有集中供暖的新小区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一方面是集中供暖也有很多问题(虽然听起来很凡尔赛),其中一个是
,这就导致有些住户的暖气不热但又不能调,而自采暖不仅可以随用随开,还可以
[1]程同顺,汪秀媛.中国南方集中供暖的限制因素与可行方案[J].创新,2022,16(04):86-92.
[2]王汶,彭爱珺,张佳丽,徐四威,余涛,白晓琼.基于体感温度的中国供暖需求分区[J].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19,28(01):12-20.
[3]张晓萌,魏楚.发展南方城市供暖: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思路[J].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1,51(06):167-186.
[4]董旭娟,闫增峰,魏成幸.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气候分区研究[J].工业建筑,2016,46(04):55-59.
[5]史尚林.基于北方供暖现状下的南方集中供暖经济研究[J].中国商论,2020,(18):118-119+125
[6]黄超伟,储金龙,王爱.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住宅供暖需求探究——以南京市为例[J].北京城市学院学报,2020,(03):1-7.
[7]江蓠.南北供暖线划分始末[J].兰台内外,2015(02):27.
[10] 南北供暖一刀切,南方城市线]暖气里面竟然不是气?用了那么多年才知道线]江亿.南方不适合集中供暖[J].中国经济和信息化,2013(Z1):102.
[13]张际达.南方供暖应因地制宜.《中国建设报》.2013-01-28
[14]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.《北京市居民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》 .2006-01-11